流水施工
1
流水施工核心参数速记表
参数 | 符号 | 定义 | 计算公式/规则 | 示例(等节拍流水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施工过程数 | n | 工序数量(如支模、绑筋、浇筑) | 直接计数 | n=3(挖土→垫层→回填) |
施工段数 | m | 划分的作业区域数量 | 需满足:m ≥ n(避免窝工) | m=4(将基础工程分为4段施工) |
流水节拍 | t | 单个施工过程在每段的作业时间 | 按定额或经验确定 | 挖土每段t=2天 |
流水步距 | K | 相邻工序开始的时间间隔 | 等节拍:K=t 异节拍:取t的最大公约数 | 若t₁=2,t₂=4 → K=2 |
工期 | T | 完成所有工序的总时间 | T = (n-1)K + m·t (等节拍) T = ΣK + m·tₙ(通用公式) | m=4,n=3,t=2 → T=(3-1)×2+4×2=12天 |
关键逻辑图解
-
步距K的确定
- 等节拍流水:所有t相同 → K = t
- 异节拍流水:K = 各t的最大公约数
- 无节奏流水:需用“累加数列错位相减取大差法”计算
-
工期公式推导
总工期 = 所有步距之和 + 最后工序耗时 T = (K₁₂ + K₂₃ + ... + Kₙ₋₁ₙ) + m·tₙ
经典例题(等节拍流水)
条件:
- 施工过程n=3(支模、绑筋、浇筑)
- 施工段m=4,每段节拍t=2天
- 步距K=t=2天
计算工期:
T = (n-1)K + m·t = (3-1)×2 + 4×2 = 12天
易混淆点提醒
- ❌ 步距≠节拍:步距是时间间隔,节拍是作业时间。
- ✅ m的取值:施工段数需≥n,避免窝工。
- 🔧 变式题型:遇到“技术间歇时间Z”时,工期公式变为
T = ΣK + m·tₙ + ΣZ
记忆口诀
"数n段m,节拍t,步距K是t的公约;
工期T,步距和,加上末段乘节拍。"
按这个框架理解+练习1~2道题,就能掌握90%的流水施工计算问题!